如果说公平正义有如太阳般的光辉,那么司法救助就如春风般的温暖。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在“创先争优”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切实的利益为突破口,以完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为民长效办事机制为契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通过积极拓宽司法救助渠道,狠抓司法救助工作,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是加强立案“窗口”建设。设立诉讼服务中心,实行电脑统一立案、立审分离,统一审核收取诉讼费用,在立案大厅醒目位置张贴收费项目及标准,确保依法、及时受理各类案件;同时,进一步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严格案件登记、审查、移送、审理、送达、执行期限,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二是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让更多的当事人获得司法救助。对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涉及农民工申请的司法救助案件当日审批,当日审理结案;对因公致残的农民工案件优先接待、审查、及时办理。为确保更多的当事人获得司法救助,本着“就宽”的原则,适当放宽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人身伤害赔偿金、劳动报酬的当事人,以及农民工、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未成年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审查条件,并适当减免缓交诉讼费。
三是、拓宽司法救助途径和方法。为方便对困难群众司法救助,努力创新,在司法救助方法上采取新举措。今年在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专项司法救助基金。如在执行案件中,针对执行中债权因故不能受偿、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将继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简化司法救助审批程序,向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减轻当事人诉累。与市公安机关协商设立了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对辖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件早介入、明案情、快保全、重调解,就地解决一些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效地降低了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成本,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及时保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统计,锡市法院今年前三季度为42件案件减、缓、免诉讼费10.2万元人民币,保障并畅通了一些当事人通过诉讼渠道表达诉求的愿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