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审判、执行压力不断升级,锡市法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大力推进“诉调对接”工作,不断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引向深入。
——建立对接平台,着力夯实工作基础。今年4月,按照自治区高院的总体部署和锡盟中院的具体安排,我院在全盟率先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采取“诉前调解 行政调解 人民调解”的工作模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在场地、资金上做了大量投入,配置了三间独立的办公室作为法官工作室、人民调解室、司法确认室和信访接待室,购买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安装了固定电话,制作了工作图板,做到了组织制度上墙,为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入驻办公提供了工作平台和便利条件,确保诉调对接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还印制了大量的宣传手册,加强了对诉调对接工作的宣传力度。
——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纠纷解决。根据诉调对接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我院先后制定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诉调对接中心工作规则》,对诉调对接工作的流程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界定。今年10月,市委、政府在全市下发了《锡林浩特市关于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将诉调对接工作情况纳入市直部门党政领导责任考评内容,并从人员、诉调对接方式、程序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要求公安、住建、国土、环保、劳动监察、街道办事处等17个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承接诉前调解职能,选派1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诉调对接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从而减少对接工作中的磨擦,实现诉调平稳、无缝对接。
——联动人民调解,延伸诉调对接功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力量,使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在法院内实现零距离衔接。今年6月,我院与市司法局协商将人民调解“请”进法院。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聘用司法局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对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物业热力、劳动雇佣关系等适宜进行诉前调解的纠纷,向当事人告知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及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自愿到诉调对接中心先进行人民调解,以最小的成本、不伤感情的方式化解纠纷。对调解不成的,直接办理立案登记手续。对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我院当天出具民事裁定书予以确认,这样既满足了群众诉求,又依法、便捷、快速、和谐地化解纷争,实现案结事了,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截止目前,诉调对接中心共调解案件1602件,其中物业纠纷1390件,婚姻家庭纠纷106件,劳动雇佣关系等各类纠纷28件,口头息诉案件78件。
——发挥律师优势,协力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探索律师参与诉调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今年7月,我院与市司法局在诉讼服务中心共同成立了律师接待申诉信访工作站,将律师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市司法局联系辖区内的4个律师事务所60名律师,每周安排1个律师事务所,每天派1名律师进驻工作站,对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信访咨询服务,形成了点对点的律师引导和件件人性化的工作格局。律师申诉信访工作站成立以来,共接待立案前咨询286件,信访咨询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