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审判、执行压力不断升级,锡市法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建立了法院引领、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无缝隙对接、多方位延伸、常态化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是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助推矛盾纠纷化解。2016年6月,在全盟率先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采取“诉前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工作模式,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讼前得到化解。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委、政府、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市下发了《关于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该院与33个政府职能部门选派的专业人员和司法局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共同工作,合力化解矛盾。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以来,受理各类纠纷5290件,调撤成功2324件,转入诉讼程序1521件,正在调解1445件。
二是发挥律师特有优势,助推申诉信访化解。积极探索律师参与诉调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与市司法局在诉讼服务中心共同成立了律师接待申诉信访工作站,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每天派1名律师进驻工作站,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律师申诉信访工作站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5件,提供法律咨询和信访咨询370件。
三是携手妇联维权组织,助推家事纠纷化解。与盟妇联联合设立了“温馨驿站”品牌调解室,组织婚姻家庭协会入驻诉调对接中心,对涉及离婚、家庭暴力等家事矛盾纠纷,开展诉前调解、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品牌调解室的建立,实现了法院诉讼调解和妇联组织调解的优势互补,做到了多元调解跟进、心理咨询介入、调判结合维权,使大量家事纠纷在诉前得到平和化解。“温馨驿站”品牌调解室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766件,调解成功478件,调解成功率62%,心理咨询69件。
四是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助推交通纠纷化解。2014年7月,在全盟率先成立的交通巡回法庭入驻市交警大队,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现场立案、就地开庭、即时保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交通法庭与公安交警部门、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了“三调联动”模式,并将保险公司引入整个调解诉讼程序,发挥车辆保险经济补偿的作用,既缩短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解决时间,又提高了诉讼效率。法庭成立以来,受理交通事故案件2903件,审结2769件,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1447件,调撤率82%,调解案件全部自动履行。
五是构建五所联调机制,助推牧区纠纷化解。在辖区8个苏木(镇)场、22个嘎查分别设立了2个巡回办案点和12个诉讼联系点,并在每一个巡回办案点设置了简易办案场所和诉前调解室,聘请了14位诉讼联系人,配合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牧区巡回法庭与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草监所、土地所、林业公安派出所建立了“五所一庭”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合力化解牧区矛盾纠纷。2016年以来,巡回审理案件638件,审结586件,调撤率65%。其中在司法所、草监所等部门的协助下,联合调解成功28件。
几年来,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实现了依法、便捷、快速、和谐地化解纷争,既满足了群众合理诉求,又减轻了诉讼压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该院先后荣获“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全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