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打造“智慧法院” 让司法更便民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02-12 09:47:10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锡市法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打造“智慧法院”建设,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进度持续加快,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呈现出服务便捷化、审判智能化、执行高效化、公开常态化的良好趋势,使该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

巡回审判“便捷化”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市区周边牧区具有人口居住分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办案成本高、牧民诉讼难等地方特点。因此,巡回审判已成为法院工作的优良传统,马背法庭、蒙古包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让牧民群众感受到司法阳光的温暖。但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的巡回审判方式已不能满足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2015年7月,锡市法院在锡盟中院的大力支持下,配发了1辆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制宣传于一体的巡回审判车,车内配有开庭审判必需的国徽、审判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案设备,而且配备了音响、外部液晶显示屏、录音录像、POS机等数字化设备,实现了就地立案、就地开庭,有效地提高巡回办案效率,切实减轻了牧民群众的诉累。

  为更好地将巡回审判深入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2018年1月新增了便携式巡回审判一体机和巡回审判系统、远程电子签章系统。功能涵盖了立案-开庭-审理(含调解)等业务流程,支持实体材料、证人证据、文书等内容管理,采用移动法庭画面展示与便携式主机无缝挂接,实现了审判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并通过4G网络实时上传至法院庭审系统,客观真实记录巡回审判全过程。承办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实时录入、远程签章、文书制作、现场结案、信访登记等,最大限度降低牧民群众诉讼成本,“近距离、短距离、零距离”的解决牧区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诉讼服务“多元化”

  锡市法院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打造集诉讼服务、诉调对接、信访接待、案件速裁、自助查询、诉讼费缴纳、诉讼保全担保“七位一体”的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真正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

  根据案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设置了民商事案件、保全执行案件等8个诉讼服务窗口,配备了通道式X光机、防爆桶、电子储物柜等设施,并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远程视频接访室、律师接待申诉信访工作站、便民服务室、文印室,增设书报区、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实现了“办事有人引、咨询有人答、查询有人帮、材料有人收”的全方位诉讼服务。

  深层次打造信息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了多功能诉讼服务自助一体机、立案叫号系统、大厅扩声系统、案件查询触摸屏等信息化设备,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网上立案平台,同时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诉讼程序、收费、立案标准、诉讼风险等内容,以多元化方式满足当事人的诉讼服务需求,实现了立案功能的信息化、便捷化。

  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将银行、保险公司引进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银行、保险公司自2016年4月入驻以来,当事人在服务窗口缴纳诉讼费6045笔1129万元,保险公司现场办理诉讼保全担保230笔,彻底解决了当事人缴费不便和诉讼保全无能力担保的问题。

审判法庭“数字化”

  1月9日,随着法锤清脆的敲响,被告人冯某、高某故意毁坏财物罪一案正式开庭审理。庭审中充分运用科技法庭现代化设备,通过在电视屏幕上笔录同步显示、证据同步展示、声像同步输出,使庭审全过程直观、透明。

  庭审是审判工作的核心环节,抓好庭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十分重要。近年来,锡市法院不断加大科技法庭的投入力度,投资383万元建设13个科技法庭并全部投入使用,科技法庭覆盖率达72%。建成的13个科技法庭包括11个民事科技法庭和2个刑事科技法庭,实现了庭审全过程的录音、录像和智能显示法庭动态、证据现场展示及庭审记录等,以此扩展、延伸传统的审判法庭功能。

  科技法庭系统与上级法院并机联网,实时上传直播图像,全程网络直播庭审活动。诉讼当事人或公众可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网进入“庭审视频公开”模块,远程观看庭审直播或对已开庭案件进行点播回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庭审过程的动态、实时、有形监督,进一步增强了司法公开与透明度。目前,利用科技法庭开庭审理案件1051件,其中刑事案件484件、民事案件549件、行政案件18件。

执行工作“高效化”

  1月26日,执行法官利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发出查询申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发现被执行人那某在外地某银行有存款,并利用该系统成功冻结,遂冒雪赶赴外地进行款项划拨,使这起执行案件顺利执结。

  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建设。2016年6月,锡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完成,经过一年多的升级和完善,形成了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新建的执行指挥中心以信息化为支撑,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单兵作战系统、指挥终端系统、无线便携图传设备、执行指挥车、存储采集站等信息化设备,实现了执行行动远程指挥、全程录像。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全区三级法院的指挥系统互联互通,上级法院通过指挥中心远程督办、指挥案件执行。执行指挥中心运行以来,启动了“草原风暴”、“草原雷霆”等集中执行行动,指挥执行现场38次,执结案件587件,执行到位4720万元。

  借助信息化技术破解执行难。在执行指挥中心配套建设了网络查控室,依托网络查控平台,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证券、不动产、工商注册、互联网银行等相关信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将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冻结、扣划。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的应用,既节省了执行法官往返路途时间和精力,又缩短了办案周期,有效打击了逃避执行行为。网络查控系统开通以来,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等财产信息4900次,冻结、扣划3000余件。入驻“淘宝”拍卖平台,实行网上司法拍卖,程序公开透明,同时实现“零佣金”,提高了司法拍卖效率。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将被执行人信息纳入“失信名单”的同时,充分运用繁华街段大屏幕、微信平台、设置失信彩铃等多种方式,公开曝光企业375家、自然人1023名,形成高压态势,迫使“老赖”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司法公开“常态化”

  拓展司法公开渠道。持续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裁判文书上网4489件,录入执行案件信息8933件,当事人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输入案件号码或者身份证号即可及时获悉案件审理进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内容,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度。

  扩大司法公开范围。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地推广和普及,锡市法院紧跟新媒体传播步伐,不断创新司法公开形式,相继开通了门户网站、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搜狐、网易、一点资讯新闻客户端,并将各新媒体融合贯通,做到了“一站两微五端”法院信息的同步展现,方便群众更加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法院工作。通过新媒体发布法院各类信息400余条,累计阅读量达156583人次。

安全保卫“智能化”

  打造安全诉讼环境。在新建审判办公楼内配设了44.2㎡的监控室,安装173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对诉讼服务区、审判区、办公区、院内、车库实时监控全覆盖。安装门禁系统9处,实行审判区和办公区分离,为安保工作提供了保障。配齐配全安检设备,增添了访客机、X光机、安检门、金属探测仪等必备的安全检查设备,并对法警必需的警棍、盾牌、头盔、执法记录仪等警用设施应配尽配。

  建立安保联动机制。2018年1月,法院内部监控报警系统与公安局110报警系统正式联网,在18个审判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安检大厅等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区域安装了“一键式”报警装置,如有当事人或旁听人员情况异常、扰乱庭审秩序、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发生时,法官或书记员即时按动报警装置,就可将现场监控画面和语音直接传送到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现场事件的情况,第一时间派出警力,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审判秩序。

  几年来,锡市法院紧跟“智慧法院”建设的步伐,逐步完成了数字法院3.0版建设,将信息化运用拓展到行政事务、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纪检监察、财务管理和后勤装备等管理领域。同时建设了网络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新闻发布厅、高清视频会议室,开通了“北大法宝”法律知识资源平台,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努力建设“智慧法院”,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科技保障。
责任编辑: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