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诉调对中心成功调解一起农民工集体讨薪案件。该案系山东鼎泰隆城市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原山东澳普信建设有限公司)承包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总公司在锡林浩特市脱硫脱硝工程导致欠薪。在调解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就劳务费支付达成协议,但对劳务费由谁支付及如何给付尚存争议。该案经诉调对接中心承办法官不懈努力,成功调解并及时给付完毕。诉调对接中心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共调解劳务费、劳动争议案件554件,涉及人数达1100余人次,其中被告为异地案件68件。
针对此类跨省追偿农民工报酬类案件,该院认为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原被告双方距离较远,增加当事人诉累和负担。原告数十名农民工均为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期长、拖欠久、薪资标的额度高,都急切讨薪。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类案件均属施工地法院管辖,但被告公司为跨省异地公司,原告参加诉讼、主张权利的时间、经济等诉讼成本过高,诉讼负担过重。二是当面调解难以实现,调查取证困难。调解需要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场,由于跨省异地问题,当面调解实现难度较高。且在调解当中调查取证存在困难。本案中原告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合同,仅凭原告提供的证明材料,证据链条不完整,证明力偏低。法官为查明事实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与被告公司沟通协调,证据材料调取存在难度。
为此,该院建议进一步加大“农民工绿色通道”的帮扶力度,发挥法律援助和律师团队的作用。并借助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办案,充分运用互联网运行模式,着力打造互联网“e调解”,将“线下”调解工作延伸至“线上”,当事人即使在异地也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语音等通讯方式进行在线调解,同时也为跨地域的调解员和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平台,避免当事人到法院来回奔波,减轻当事人诉累。对于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及时给付农民工工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建设企业及施工企业的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企业行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法律进工地”、“法律进企业”等普法宣传活动、讲座等,增强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