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坚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生动实践中厚植为民情怀,努力推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我是党员,我帮你”“我是志愿者,我帮你”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抓实抓细党史学习教育。
---出台诉讼服务六项承诺,解决“立案慢”问题
为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上来,在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向群众发放“三问”调查问卷,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经过汇总分析认为,立案慢、效率低是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此,诉讼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出台诉讼服务“六项承诺”,开通网上立案、缴费“码上办”功能,邀请银行、保险公司入驻,当事人也可就地办理缴费、保全事宜;扩建立案大厅,将此前8个立案窗口增加为14个,有效了解决当事人反应的立案慢等问题。与此同时,设立“党员导诉员”“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有困难找党员。全体党员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尽力做到让当事人“就问一次、只跑一趟、少等一会儿”,将爱民之情、利民之举、惠民之措真正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制定七项便民措施,努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执行难”问题既是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难点。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执行局研究制定七项便民措施,主要包括: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无需再提供法律文书法律生效证明,改由审查人员自行查询执行依据的生效信息,为申请人减少诉累。申请人缴纳执行款时,除现金外可任意选择POS机或微信支付缴纳。对外地无法到院的申请执行人,以短信、微信方式确认后即可办理领款事宜,简化了执行案款发放手续。设立固定立案执行接待窗口,实行执行立案一次性告知、办理。与此同时,多次组织开展“节假日执行”“夜间执行”“双百攻坚”等涉民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执结了一大批“硬骨头”案件,使胜诉当事人及时拿到了执行款,受到群众普遍赞誉。
---热情服务解民忧,组织开展“我帮你”系列活动
为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干警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多次组织党员干警到包联的青格勒社区恒泰小区,开展“双积分、双报到”“文明锡林·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对卫生死角以及乱堆乱放进行集中清理。二是,“温馨驿站”品牌调解室携手盟市妇联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活动,对一些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活动,为她们送上衷心问候和祝福。三是,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锡盟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我是党员·我帮你”主题党日活动,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为群众办实事。四是,重阳节期间,组织党员干警到锡林浩特市悦康老年托管中心,开展“尊老助老·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每人送上了一份节日慰问礼品;同时对涉及赡养、反家庭暴力以及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以房养老”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等问题进行了法律宣讲,并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手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普法材料。
评价“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等主题活动是否取得好的成效,群众满意度才是最好的“试金石”。日前,该院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陪审员、当事人代表参加座谈会。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锡市法院坚持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拓展便民渠道、丰富服务载体、落实利民措施、提升办案质效,以暖人心、聚民心、解民忧的具体举措,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尤其是立案慢问题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办案效率大大提升,广大干警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意识明显提高,推动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也换来了人民群众的真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