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暮匆匆
新元已启
回眸间
2023年
已经悄然而去
回望这一年
锡林浩特人民法院奋斗的征程
紧凑而厚重
我们提升审执理念,坚守公平正义
在法槌的起落间
调解员的话语间
执行员的步履间
在送达的车轮间
一件又一件案件被办结
件件都是百姓的烦心事
......
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
我们从未停歇
永不止步
审判现代化,要求我们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管理等各方面整体推进。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紧扣时代要求,深耕细作审判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审执工作质效。
强化日常审判管理,常态化推进监督管控
坚持把审判管理抓在日常、重在监管,通过严“扎口”审查结案,对于一些案件存在填写信息不全、案卷材料不全,网上信息与卷宗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2023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320件,结案10950件,结案率96.28%。审判管理办公室逐日梳理、记录审理期限,对于案件即将临期的及时提醒承办法官关注并抓紧办结,对于申请变更审限的从严把控,对于案件长期未结的及时跟踪,对于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通报。共计清理积案 159 件,发出《审判通报》21期。
加强指标管理,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该院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高院“蒙马奔腾2023”专项行动部署和锡林郭勒盟中院工作安排,始终抓细抓实案件质效指标管理。多次组织民事、行政、刑事、立案、执行各办案团队,分组召开审判绩效工作分析会和推进会,认真对照各项指标精准研判;将每位员额法官审判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对长期未结案件清积情况、案件被发改情况、一审服判息诉率、上诉率、生效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率及结案率情况等各项重要指标进行通报,使各业务庭室和法官了解自身各项指标的优劣情况,准确定位在审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各员额法官有意识地保持领先数据,提升短板指标。审管办通过实时分析各项动态指标完成情况,共同研讨审执工作重的堵点、难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判管理制度体系
审管办制定和完善六项审判管理制度,即《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立案、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关于推进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深化“分调裁审”工作流程工作机制》、《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试行)》、《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阅核”制度试行办法》、《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要素式审判方法试行办法》《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发改提指”四类案件分析评议机制办法》等。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工作的办理流程,实现了对案件的审判、评查、扣审等各项工作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审判效率,为全院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复盘“发改”案件,提升审判质效
审管办制订案件评查实施方案,结合被“发改”案件情况,组织全院22名法官对192件被发回重审、改判案件进行评查,对每一个案件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证据采信、程序把握、文书撰写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并形成“一案一表”报告,逐案制作案件质量评查表和案件评查报告。由院长主持召开发改案件评查会议,逐一对被评查的案件进行研讨,查找和分析在办理上述案件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以期达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的警示作用,杜绝类似错误的发生。
强化司法技术辅助工作,助力审判工作高效解纷
司法技术辅助工作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的重要抓手,主要是在当事人、法官、第三方鉴定机构之间起好桥梁纽带作用,为法官办案提供强力司法技术辅助工作,防止司法程序“空转”。全年共计受理321件各类对外委托、鉴定案件,其中诉前鉴定为82件,已经全部完成对外委托工作,平均办理用时为73天。
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助推社会治理“大问题”
司法建议是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本身的治理之策,是把法院“一家之事”变成社会“百家之文”判决之外的功课,也是司法机关“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抓手。该院全年共向有关部门单位发布54篇司法建议书,其中得到回复反馈了50件,反馈率达92.59%,涉及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行业、物业行业等各领域。实践证明,人民法院在依法办案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是司法机关实行标本兼治,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致敬来时路,追光向未来,2024年,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将按照“抓细节、精管理、强审判、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握司法规律,积极能动履职,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细化管理工作新机制,为完善审判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建设,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