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今年以来,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积极扩大“朋友圈”,与市人大及市政协联合成立调解工作室,推行“人大+法院”、“政协+法院”调解模式,特邀具备较强专业优势和法律素养的人大代表调解员17名、政协委员14名为调解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
调解工作室旨在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通达社情民意的优势,代表委员们与诉调对接中心常驻调解员相互配合,坚持以“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民事矛盾纠纷前段化解“接地气”“聚人气”。自“人大+法院”,“政协+法院”的调解模式启动以来,获得了众多当事人的认可。
日前,当事人刘某满脸不悦地来到了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请求立案。原被告本是要好的朋友关系,2022年1月,被告王某做生意急需用钱,遂找到原告刘某借款十万元、期限一年;还款到期后,刘某见王某仍没有还款的意思,经多次催要欠款,王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予还款。
诉调中心将此案转交人大代表主持调解。在了解基本案情后,认为双方系朋友关系,矛盾不宜激化,于是与常驻调解员相互配合,凭着其多年行业经验厘清双方矛盾焦点,并说理释法;经过一番“背对背”“面对面”调解后,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我承认欠款,主要是因为做生意亏了本,现在确实还不上钱,我接受这个调解方案”,被告王某如是说。此案在人大代表的倾心调解下,一场欠款两年多的纠纷,双方当事人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达成了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新时代新征程上,该院诉调中心将认真践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人大+法院”、“政协+法院”的调解模式,共同搭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以更高层次的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助推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